名作欣赏杂志社
首页 > 最新目录
 
/ / /
 

《名作欣赏》2023年33期

 
目录
主题宣传专栏_《红楼梦》研究(二)
贾府“末世”现象的人口经济学解读邓建英;5-9
浅析贾宝玉和薛宝钗的仕途经济观沈艳燕;10-12
由外形到内蕴——论林黛玉形象的多层次构建王欣羽;13-15
主题宣传专栏_《牡丹亭》系列研究(二)
《牡丹亭》“至情”三重境界论张进科;16-18
主题宣传专栏_黄河几字弯文化传播创新研究系列(一)
内蒙古黄河“几字弯”文化传播现状研究张瑞;19-21
项目呈现_国家级项目
论《史记》的小说性刘书昊;何梅琴;22-25
世情小说《蜃楼志》的商业文化翻译与形象构建曾慧妍;26-29
白人“视界”的失声黑人——《公平视角》的凝视和话语秦思淼;孔瑞;30-33
项目呈现_省级项目
《书店》的怀旧与身份建构李菊花;34-36
《五号屠场》中的科技伦理与疾病书写刘岩;37-39
项目呈现_双创园地
权力边缘化与通俗式阐释——神游母题创作趋势探讨叶礼凡;40-43
杨万里的浙西书写与诚斋体之特点曾琳;王蒙启见;44-48
《淘气包马小跳》系列小说中家庭教育思想研究金昕;何雅静;49-51
博士之声
张天翼儿童文学作品中的限知视角及其意义黄贵珍;52-56
梦里花落知多少——两首落花词对比阐释何群;57-59
《梧桐雨》梧桐意象论李帅;60-63
李劼人小说《死水微澜》的川味叙事风格研究袁丽;64-66
叙述性诡计推理小说中的人物不确定性叙述策略韩锡鹏;67-69
声音视角下的《祝福》再解读童敏;70-74
张爱玲研究小辑
张爱玲小说《红玫瑰与白玫瑰》的欲望叙事蒋语馨;75-77
原生家庭语境下《半生缘》中顾曼璐形象分析韩赛轩;78-80
古典丛谈
中唐诗人创作心态的嬗变——以白居易和李贺为例张秀珍;81-83
简论苏轼兄弟的“夜雨对床之约”胡钰;84-86
独化、玄冥与理感:《兰亭诗》山水审美模式的三个要点范昱杉;87-92
中国山水文学:“人”的发现与对生命的超越张有根;93-96
性别世界
自我·自恋·自由——凯特·肖邦《觉醒》中的女性主体观施永华;97-100
从叙述视角的变化看生态女性主义的发展——以《寂静的春天》与《野鸢尾》为例李梦嘉;101-103
默克罗比的女性主义思想和文化研究熊厚;104-106
小说纵横
城乡对立格局中的人性忧思——沈从文《萧萧》意蕴新探张继超;马晶;107-109
梦境、谜境、心境——试论“江南三部曲”的幻境书写侯林鑫;110-112
维特的自然观与少年维特之死程光天;113-115
边缘者的汇合——试论凯瑟琳与希刺克厉夫的认同与分裂朱星儒;116-118
超越人类的生命——从后人文主义视域探究《野性的呼唤》冯若兮;119-121
人性·种族·自然——爱伦·坡《莫格街凶杀案》中的伦理意识书写李静;贾斯仪;122-126
空间理论视域下《远山淡影》中的自我追寻傅而丹;127-129
凝视与规训——《嘉莉妹妹》中的城市空间书写潘春钰;130-132
《糜骨之壤》与威廉·布莱克诗歌的互文性解读董畅;133-135
创伤视域下小说《这个世界土崩瓦解了》中的景观叙事杨鹭;136-138
语文讲堂
女性意识视角下《邶风·静女》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分析及成因研究彭露;139-141
论《老残游记》的叙事视角和整体性何厚耀;142-144
诗文品鉴
论卞之琳诗歌《投》的艺术特色郝元丽;145-148
新批评视角下的《摘苹果之后》解读梁建平;149-151
创伤书写:毕肖普叙事诗的情节认知图式及其疗愈修辞性杨慧;152-156
生命之思的诗化呈示 现代诗质的多重探寻——王立世诗歌创作艺术浅析王鹰;157-160
戏剧天地
火车驶过原野——试论《原野》中的火车意象张安然;161-163
田纳西·威廉斯的生命伦理观及其当代启示李阿宁;王茂月;164-166
文艺美学
非虚构文学中“真实”的三个维度庄承志;167-169
现当代性灵美的文学运用张妙策;170-172
超越对立——朱光潜《文艺心理学》的理论建构郑美玲;173-175
西方“游戏说”范式转型下的主体性变迁黄倩;176-178
“善史书”探微彭鲲;179-181
从人物造型方式的变化解析古元融合新知的创作方法杨诗荃;182-184
点击在线投稿

 
 
 

(c)2008-2018 学术规划网

 

本站产品最终解释权归NDHX.NET

 

免责声明: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;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;另涉及版权问题,请及时告知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