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本期推荐·“银发写作“研究
新时代中国特色“银发写作”现象初探曾葵芬;吴晓棠;5-7
银发写作的历史、现状与展望邹铃声;8-10
“银发写作”刍议陈婷婷;11-13
家国情怀烛照下的“银发写作”唐晓燕;14-16
博士之声
楚国凤文化与王熙凤形象的建构杨真真;17-19
论敦煌佛曲歌辞的形式特征刘鑫;20-22
话剧《张謇》编剧理念的得失——从几个史实的改编谈起郭丰涛;23-25
城市小说现代性的前沿研究——评蔡熙教授的《狄更斯城市小说的现代性研究》宁宝剑;26-28
“复苏”抑或“蒙昧”——《安娜·卡列尼娜》卡列宁形象再解读赵薇;29-31
《看电影的人》的存在空间叙事分析王玲;凌乐祥;32-34
红楼女子评点(十八)
清代《红楼梦》评点论赵姨娘及其“不善终矣”何红梅;35-37+91
中华传统文化与艺术的当代阐释(一)
诗化的艺术:古琴艺术的闲适美学初论蓝韵路;林均;38-41
闺阁诗苑
“明珠翠羽非吾好,善病工愁未是痴”——闺阁而有士风的清代才媛汪端段继红;42-43
项目呈现
社会翻译学视角下金介甫与戴乃迭英译《边城》对比研究罗玥;刘汝荣;44-46
肖复兴散文的北大荒情结——以散文集《北大荒断简》为例缪玲芳;47-49
王叔之《庄子义疏》佚文价值考论寇志强;50-52
论宋代骚体赋题材内容的复与变王双;景红录;53-55
女性主义理论视角下《牡丹亭》中的女性形象及成因研究熊灵燕;黄海明;56-58
了解之同情:整本书阅读的价值指向——以《范进中举》为例龚郑勇;59-62
长篇经典名著的历史与人物教学——以《万历十五年》为例胡斯涵;韩翔;63-65
中国现代社会言情小说的兴起与燕赵梨园文化的传播张艳丽;66-68
神性回望与现代超越贾芝洁;69-71
从大地到天空:宋宁刚诗歌论熊英琴;72-74
时间的叙事艺术研究——以东北工业题材小说为例翟星宇;刘婷婷;75-77
大学生双创园地
《红楼梦》与希腊神话中的人本主义思想对比研究周冉;肖锦波;78-81
古典丛谈
李商隐诗与无望——从中国爱情诗的抒情传统看李商隐的诗黄星涵;82-84
“巧”触发青衫湿单沭敏;85-87
论历代对李清照《渔家傲》词接受的偏差金之懿;88-91
浅谈郭熙《林泉高致》对中国山水画写生创作之影响谢鞠;92-94
书评在线
穿过百花盛开是一种跋涉——评李文莲《新时期中国散文的生命意识》一书于永森;95-97+108
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——读《我的深情为你守候——崔可忻纪念集》袁韵;98-100
性别世界
《红楼梦》中女性形象新变的神话学解读杨旭雯;101-108
《家》:母性形象的在场与缺席吴思怡;109-111
论盛慧《风叩门环》中农村老年女性的生活张静;112-114+135
拜厄特小说《占有》之双性同体解读徐佳萌;115-119
小说论丛
直面现实的人性与人生:汪曾祺晚期小说思想片论聂于超;120-122
浅析《寒夜》中的少者形象汪小宣许心怡;123-125
从“旧社区”到“新城市”:王占黑小说中的老年空间许梓涵;126-128
人与自然和谐的诗意书写——评格日勒其木格·黑鹤的《驯鹿六季》徐梦祎;129-131
深度赏析《城堡》的虚妄与绝望马潇潇;龙盛炜;132-135
原型批评视角下的《简·爱》人物形象分析吴凌辰;136-138
《红字》的语言特点及人名解读刘淑奇;139-141
论《血色子午线》中的景观描写与伦理选择吕雪婷;王钢;142-144
颠覆权威——《玛莎·奎斯特》中边缘人的狂欢胡虹;145-147
诗文评鉴
朝鲜朝文人刘希庆汉诗的民族性浅析邵嘉昱;148-150
“白日梦”观照下济慈与李贺的诗歌世界许丽;151-153
异样斑斓——戈麦诗歌中的色彩选择与表达张一帆;154-156+166
进步视角下的动物诗歌《老鼠请愿书》和《致小驴》李聪寅;157-159
华兹华斯:“绿色批评浪潮”下的自然诗人胡贤;160-162
文苑经纬
刘大杰的生命情怀与晚明文学的接受梁致远;163-166
朱之蕃与许筠的文学交流陈康哲;167-169
王国维美育视野下的“不隔”说孙佳帆;170-172
理想与现实冲突中的当代知识分子——简析林震、小林、池大为杨岳霖;173-175
浅议曹文轩儿童文学独特的苦难书写农文升;176-178
《生死疲劳》英译本中的形象变异曹锦秀;179-181
电影《波斯语课》:以语言之名的德国战后反思书写全源;刘颖;182-184